“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朱乘光
朱乘光,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44118太阳成城集团,讲师,住院医师,中共党员。现为国家口腔医学中心牙体牙髓专科联盟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联络人,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
擅长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隐裂、牙外伤、牙体缺损的诊治,熟练掌握显微根管治疗、钙化根管及复杂根管治疗、根管再治疗、美学修复及活髓保存等现代规范化技术。
主要从事牙体牙髓相关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2021年于华西口腔医院口腔内科学基地完成规范化培训,期间多学科联合治疗病例获“最具潜力奖”。参与多项学术会议,主要研究方向涉及龋病、根尖周病等口腔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学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课题2项,承担市厅级课题1项。已发表SCI论文8篇,中文核心期刊2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参编口腔医学英文论著1部。
虽然工作繁忙,但他始终保持热忱、积极、乐观、温暖,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乘着光照的方向,一路向阳。他就是今天的专栏主角——朱乘光。
小编:作为贵医口腔牙体牙髓病科引进的博士,您在科室主要承担着什么任务?以您的从业经历来看,您觉得未来牙体牙髓病学的发展走向是怎样的?
朱乘光:牙体牙髓病科是口腔医院的基础科室之一,我在科室主要承担临床、教学与科研任务。在临床上主要从事龋病、牙髓根尖周病的诊疗;教学方面承担本科生牙体牙髓病学理论课与实验课、专业英语课,研究生牙体牙髓病学与留学生口腔科学等课程的教学。作为班主任讲师团成员,我曾担任2021级口腔医学生班主任;科研方面,我参与国家级、省级项目多项。此外,在科室还承担了国家口腔医学中心牙体牙髓专科联盟联络工作与牙体牙髓病学研究生工作。
牙体牙髓病学是研究牙体硬组织和牙髓组织疾病的一门学科,这些疾病在口腔临床颇为常见,因此临床与基础研究水平发展迅速。传统的银汞合金充填技术已逐渐被树脂充填与嵌体修复所取代,而根管治疗的广泛开展及显微镜的广泛应用也使得大多数牙髓根尖周病得以解决。
现大家比较关注美学修复领域,如前牙美学修复、漂白技术等。随着保存牙科学观点的提出,现代牙体修复技术要求在去净腐质的同时强调微创牙体修复,尽可能保留天然牙体组织。数字化牙髓病学可通过静态导板与动态导航引导精细化牙髓治疗,让复杂根管、钙化根管的治疗及根尖手术更为精确;而活髓保存技术与牙髓再生技术的开展使医生与患者更加注重天然牙的重要性,更多患牙以生存的方式继续在口腔中生长并行使功能。因此“便利、长效、微创”将逐渐成为牙体牙髓病学的发展主题。
小编:众所周知,发明专利申请周期长、难度高,但您年纪轻轻就授权了5项国家发明专利,请问您是如何完成这些专利申请的呢?
朱乘光:专利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我曾经申请了多项药物组合专利与口腔诊疗器械发明专利,期间修改多次才得以授权。这些经历告诉我,专利申请的要求除本身质量外,创新是申请授权的关键,包括思维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等。目前中国基本专利的指标都稳居世界第一,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审查也逐渐趋于严格。
近几年,各项政策都在表明,国家发明专利在向高质量专利和高价值专利迈进。在现阶段,发明人的申请最好是基于研发过程的专利挖掘,或是基于产品的布局,或是基于解决问题的具体实施方案,要立足问题,梳理出有价值的创新点,概述创新点能够解决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完成申请。此外,个人力量终究有限,因此团队合作也非常重要,经临床、实验室与知识产权单位的多方沟通交流,最终才能交付一份好的申请书。而且发明专利申请周期较长,如果有创新发现一定要尽早申请,避免遗憾。
小编:参编一部口腔医学英文论著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面对编著期间遇到的困难,您是怎么解决的?
朱乘光: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口腔微生物学,曾经参与Springer出版社《Atlas of Oral Microbiology: From Healthy Microflora to Disease.》一书“Oral Mucosal Microbes”章节的编写,主要介绍了引起口腔黏膜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内容。
医学论著的编写有比较规范的要求,包括内容的原创性、逻辑的科学性、语言与格式的严谨性,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口腔中微生物种类繁多,定植的微生物超过700种,是人体中仅次于消化道的第二大微生物群落栖息地。口腔不同部位菌群组成各异,因此本章节介绍的微生物需要有明确的证据支持。由于微生物分类精细,且随着认知的不断加深,名称也几经修改,因此以上均需要大量的文献阅读与校对查证。此外,图片的原创性、全书风格的一致性、结构的严谨性和逻辑的自洽性也为编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科研没有捷径,解决这一问题不单要求编者的耐心细致与专业素养,也需要编写团队的充分沟通,信息的有效汇总,编写中大至框架排版,小至句读脚注,细节之处尽是取舍,最终才能交上一份科学严谨的答卷。
小编:我们知道医学从业者都会面临工作、生活的多重压力,面对这些压力,您是如何克服的?
朱乘光:有压力是必然的,欲“直挂云帆”必先“乘长风破万里浪”。作为青年医生和高校教师,不能纠结于如何克服压力,而是我们要保持何种心态面对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才是每个人的必修课程。
工作与生活对任何人都不是简单的事情,数年前我远离家乡孤身来到陌生的城市时也曾沮丧,但我的导师对我讲“你要去寻找那一点甜”。我们总是会遇到某些事,就像惊雷敲醒沉睡的生灵,就像荒漠中的一缕炊烟,可能是患者的微笑与认可,亦或是学生的喜爱、实验的意外惊喜,他们就像一罐甜甜的蜂蜜,驱散压力的负面情绪。打开这罐蜂蜜浅尝一口,那丝丝的甜蜜也会让你与自己和解,与工作和生活和解。我们要让自己的内心更强大、更宽广,压力才不会是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要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去寻找工作及生活上的点滴甜蜜,每个人就能在压力下表现得更加出色。
小编:听闻现在选择口腔诊疗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作为过来人,你对他们有什么想说的?
朱乘光:口腔医学的学习永远在路上,我只是完成了本科至博士的学业,以一名学长的身份向未来的师弟师妹们传授一下心得。
首先,既然选择了口腔医学这门学科,就要时刻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医者仁术,一颗赤诚之心分外重要。无恒德者不可为医,要时刻警醒自己,时刻谨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无愧于自己的职业。
其次,口腔医学是医学领域的一部分,有着终身学习的特点,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信息、观点、理念,因为医学在进步,我们也必须一同进步,就像钟老讲的“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因为你将面对的是有诉求的患者,而并非书本上冰冷的文字。
最后,你也会发现行业里的温度,会有帮助他人恢复自信笑容的快乐感,会有缓解他人病痛的成就感,会有被信任的责任感。甚至有一天你也会有自己的学生,言传身教,这也是我们口腔医学的传承。我想对未曾谋面的师弟师妹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希望你秉承初心,无愧于自己的选择;脚踏实地,夯实自己的求学之路。”